印度家長幫子女「出貓」,成為國際笑話;其實,全世界的家長何嘗不是這樣!

20150321025740473
(圖) 攀爬上學校考試中心,為孩子遞「貓紙」。

「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」(箴廿二6)

「教養」一詞有訓練、教育、管教之意,「孩童」乃是指年紀較幼小的兒童;意即是說,我們要趁著孩子還年幼的時候便開始訓練他們、教育他們,不可遲延。同時,我們也要把握機會在日常生活中,隨時教導,千萬不要抱著遲些再教、慢慢才改的心態,孩子的成長階段眨眼便過,應當在孩子年幼時,就積極地幫助他們建立情緒、行為、品格的界線。
當行的道,是指父母的責任是引導孩子走到神面前,認識神並行神所喜悅的路,並不是行父母的期望或孩子自己喜歡的路。

以下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:

《在美國看洋媳婦教子》1

兒子去美國留學,畢業後定居美國。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蘇珊。如今,小孫子托比已經3歲了。

每天早上,托比醒來後,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,就自顧自地忙碌去了。托比會自己爬上凳子,喝牛奶,吃麵包片。吃飽後,他回自己的房間,在衣櫃裡找衣服、鞋子,再自己穿上。畢竟托比只有3歲,還搞不清楚衣服的正反面,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。有一次托比把褲子穿反了,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,卻被蘇珊制止了。她說,如果他覺得不舒服,會自己脫下來,重新穿好;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,那就隨他的便。那一整天,托比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,蘇姍像沒看見一樣。

又一次,托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, 沒多久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,對蘇珊說:「媽媽,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,真的嗎?」露西是鄰居家的小姑娘,今年5 歲。蘇姍笑著說:「是的,你要不要換回來?」托比點點頭,自己脫下褲子,仔細看了看,重新穿上了。從那以後,托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。

我不禁想起,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,上小學時不會繫鞋帶。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,每個週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髒衣服呢。

一天中午,托比鬧情緒,不肯吃飯。蘇珊說了他幾句,小托比憤怒地把盤子推到了地上,盤子裡的食物灑了一地。蘇姍看著托比,認真地說:「看來你確實不想吃飯!記住,從現在到明天早上,你什麼都不能吃。」托比點點頭,堅定地回答:「Yes!」我在心裡暗笑,這母子倆,還都挺倔強!

下午,蘇珊和我商量,晚上由我做台灣菜。我心領神會,托比特別愛吃台灣菜,一定是蘇珊覺得托比中午沒好好吃飯,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。

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,做了托比最愛吃的糖醋裡脊、油悶大蝦,還用意大利麵做了台灣式的涼麵。托比最喜歡吃那種涼麵,小小的人可以吃滿滿一大盤。

開始吃晚飯了,托比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。蘇珊卻走過來,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,說:「我們已經約好了,今天你不能吃飯,你自己也答應了的。」托比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,「哇」一聲哭起來,邊哭邊說:「媽媽,我餓,我要吃飯。」「不行,說過的話要算數。」蘇珊毫不心軟。

我心疼了,想替托比求情,說點好話,卻見兒子對我使眼色。想起我剛到美國時,兒子就跟我說,在美國,父母教育孩子時,別人千萬不要插手,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。無奈,我只好保持沉默。

那頓飯,從始至終,可憐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車裡,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嚥。我這才明白蘇珊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。我相信,下一次, 托比想發脾氣扔飯碗時,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經歷。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,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物。

臨睡前,我和蘇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。托比小心翼翼地問:「媽媽,我很餓,現在我能吃台灣麵嗎?」蘇珊微笑著搖搖頭,堅決地說:「不!」托比嘆了口氣,又問:「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,可以吃嗎?」「當然可以。」 蘇珊溫柔地回答。托比甜甜地笑了。

大部分情況下,托比吃飯都很積極,他不想因為「罷吃」而錯過食物,再受餓肚子的苦。每當看到托比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,嘴上臉上粘的都是食物時,我就想起外孫女。她像托比這麼大時,為了哄她吃飯,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,她還不賣賬,還要談條件:吃完這碗買一件玩具……

我想屬靈的父母也一樣,保羅說:你們在基督裏即使有萬千個導師2 ,卻沒有很多父親,因為我是在基督耶穌裏藉着福音生了你們。(林前4:15,新漢語譯本)

親愛的屬靈導師們,你們如何訓練、教導屬靈的子女,讓他們成為能教導別人的人,好讓我們的下一代接續耶穌的吩咐,謹守遵行祂的話?


http://marupopo.miluco.com/?p=322 節錄

2導師一詞指羅馬社會中一些受主人信任的奴隸,專責陪伴家中少東上學並監管其行為。這裏指在信仰歷程上,陪伴和指導信徒行走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