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所愛的作一件事(下)

8月底筆者於崇拜中的講道主題為「為所愛的做一件事」,當時給大家有兩個挑戰,一)為你所愛的人做一件事;二)為愛你的主做一件事;馬可福音十四章記載,女人為主耶穌的安葬預先作膏抹的準備,到了第十六章,有幾個婦女在安息日的清早,帶備香料,要去膏耶穌的身體,心水清的你知道他們最後是白跑一趟!婦女們沒有找到主耶穌的身體,也無法膏抹祂的身體,因主耶穌已經戰勝死亡從墳墓裡復活了。所以十四章中的女人打破玉瓶的行動,是預先為耶穌的死膏抹身體,是十分重要; 雖然約翰福音十九章有記載尼哥德慕帶同沒藥和沉香膏耶穌的身體,卻不是哪噠香膏。

若別人對你好,你當然容易表達對他/她的愛意;但對你心懷惡意的人,你能以愛回應嗎?保羅在羅馬書中論到基督對世人的愛卻違反了常規,「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,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。」(羅五8)耶穌基督對世人的愛乃是人在罪中,不知悔改也不認耶穌為主的時候就已經生效。惟我們的生命何時能轉化及成長至將這種愛實踐出來呢?只需要按下「禱告」按鈕就即時啟動。不過成功執行啟動前,需要先回答以下兩個問題:首先,我渴望生命有哪些地方成長呢?若你已經滿足現狀,毫無意欲改變,十分抱歉你不合條件。第二,攔阻你禱告的是甚麼呢?作基督徒時間久了,並不等於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緊密,更不表示愛主。愛若不是一種感受,而是行動就需要用行動回應。

人生中首要關注的是我們的生命,你可以用一生時間去追尋你的夢想、工作、成就,卻很少人願意花時間去禱告求問上帝。一個月前看了兩本有關禱告的書,滕近輝牧師在翻譯《祈禱出來的能力》一書時,他深受感動,並建立了更有力量的禱告生活。筆者被這句話深深吸引,也想經歷在禱告中被上帝的能力所充滿及同在的經歷。另一方面,在《移動的聖所》一書中提到,現代成功人士幾乎都有通病,以為必須「萬事俱備」才可以禱告,這關注並非不好,花時間關注也需要,不過禱告的起點給搞錯了──就是本末倒轉了。1

每天你花多少時間禱告呢?禱告的行動正表示我們不倚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生活每個環節。惟有看見自己不足之處的人,才懂得來到上帝面前求恩典、求能力、求憐憫。上次在講道中提及,筆者從禱告中領受到要分享「十妹」的生命故事,隨後收到數位兄姊在聽道後回去禱告,神感動他們願意以行動對上帝的愛作出回應,筆者深深被他們的行動所感動,想起羅馬書八章28節:「我們知道,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。」弟兄姊妹,我們一同見證禱告出來的力量,上帝藉著兄姊們的回應行動,彼此都被激勵,一同成就了天國的擴展。若你也想經歷神的同在及生命的改變,請立即行動,花時間與主禱告,將你要籌劃的事交托祂。


1 傅士德著,黃大業譯:《移動的聖所 與傅士德一起靈修30天靈命操練之旅》(香港:基道,2022),頁19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