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馬忤斯的路上

近日我經想聽到一首詩歌,名叫「家」。

不知道大家對於「家」有何感受?

有人 愛……回…….家,因為家可以讓人作「完全休息」,不用再帶上任何面具與人前相處,又或者不用擔心別人的眼光。

耶穌同門徒的關係就好像一家人,在主耶穌傳福音的幾年時間中,他們一起生活,一同經歷,一起成長。但當耶穌在彼拉多運用十字架刑具處死後,這個家變了樣嗎? 當時可能出現四分五裂,家不成家的情況。有人可能未了解耶穌受苦前,曾經說過祂第三天復活的意思,事實上,主基督真的復活了。

弟兄姊妹,今天,我們在頭腦上也清楚知道主已經復活了,我們應如何把主已復活的事拉近到我們生活的中心呢?耶穌既復活,除了讓我們有復活節假期外,應該還有一些事情的。

在路加福音廿四 13-36經文中,提到有兩名門徒從耶路撒令出發,預備去以馬忤斯這個村莊,雖然聖經沒有記載他們到這村莊處理何事,但清楚記載了他們是帶著滿面愁容進村。耶穌的死,讓這班家人帶著愁容。最初大家一心跟隨基督中心到底,但突然基督死在彼拉多手下,這種失落的情緒,如何處理呢?

這兩名帶著滿面愁容的門徒,在路上預見了他們熟識的耶穌,耶穌當時也陪他們同行這段路程,但在當時,無人發現耶穌與他們同行,在路上他們有很多的傾談,甚至講到耶穌的死,他的身體不見了的事。

在經文中,我發現到何謂「好熟識但好默生」的矛盾感覺了,他們與耶穌相處左多年,但耶穌今次與他們的同行,他們也不清楚。所以在關係上,相處的日子長短並不重要,反而要有深度才是要點。所以,耶穌在第25節講到﹕無知的人啦,先知所說的一切話,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。儘管這兩名門徒清楚明白聖經的預言,卻不明白基督受苦,是為了通向榮耀之路,他們不明白為什麼神不干預這事,把耶穌從十字架上救下來,不明白耶穌最後在地上的一句:「成了」的意義。

到了今天的我們,已經清楚看見前人走過的路,成副救恩的圖像好清楚展現在我們眼前,我十萬分期待看見弟兄姊妹為主走上天國之路,成為主的器皿,滿載上帝所賜下的恩典,而且這些恩典夠我們與未得之民分享。

經文最後提到,天色已經黑透了,兩名門徒邀請這位同路人一起入住並共進晚餐,坐席時,耶穌拿起餅來,祝謝了,擘開、遞給他們。突然,他們眼睛明亮了,認出這同路人就是主基督。忽然,耶穌不見了。這2名最初滿面愁容的門徒,因為在路上與主基督對話,耶穌再次跟他們講解福音,失意的心突然被燃點起來,他們清楚知道主基督是信實,是他們第一身的經驗,主沒有離開他們,並與他們同行。

我們也可以第一身的經歷,體驗主基督的恩情,當我們面對困難時,在禱告中我們得力量。在我們有喜樂時,可以有同路人分享。在未知的前路中,主會成為我們的亮光照在前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