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下移動的生命

馬可福音九章14至29節一個耳熟能詳的事件,對時代信徒的生命透視著一個重要意義。

這段經文所記述,緊接著耶穌讓祂那三位門徒在一幕登山變像的情境裡,經歷了一個充滿榮耀、權能的時刻,難怪乎彼得會這樣說:「我們在這裡真好」,當下就意識到要緊抓這超越的屬靈光景。但真正的屬靈生命,卻不是叫人追求往上移動、自我高昇的境界。

馬可的這段經文,正好描畫出門徒的心境,這心境很可能都是你我共有而不自覺的生命寫照---嚮往著那「往上移動的生命」。

主耶穌讓門徒在山上經歷了榮耀的高處,門徒是何等依戀……

門徒的神魂未定,依依之情仍在那榮耀的光景裡,到了山下卻遇上了一場爭辯……

事緣有一位被啞巴鬼附身的孩子,他父親走向主的門徒求救治,門徒無論怎樣努力,都絲毫改變不了孩子被鬼附痛苦的折磨。就在此時,有文士起來質疑門徒的能力,門徒在受到譏諷的情況下,與文士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,產生的囂鬧,引致耶穌介入在這場辯論中間,在耶穌問明事件的始末,祂彰顯了榮耀的權能.....祂醫治並使長久折騰著生命的痛苦離開這可憐的孩子,耶穌所關注的---是那可憐、從小已活在痛苦的孩子,耶穌看見的是生命---不是那與文士的爭辯。

耶穌三位門徒在山上有著高超的屬靈經歷,與山下其他的門徒在面對挑戰的時候,他們的表現卻無法與山下人間的疾苦相關切;面對孩子未被醫治的痛苦,門徒所關注的仍是自我,心思所在意的是文士的質疑與挑戰,激辯成為了一切唯一的焦點……這意味了什麼?他們的屬靈經驗,正如在山上嚮往那榮耀的時刻,只在自我意識裡擁抱眼前的優越,自我生活的美好;當要在山下與其他門徒面對真實的人間種種苦難問題的時候---他們所在乎的,仍然是山上那榮耀時刻的存在。

我們現今生活在一個高度競爭、經濟急速增長的大時代裡,在經濟富裕、科技物質變得無限豐富的世界,不少人的內心都有一股聲音,就是想要將生活無止境地升級,名利權位與身份價值的認同感---從心到外成為了自我的意識,成為了每天生活的自然動作,那往上移動的生命成為生之追尋。世界不斷在灌輸「往上移動」的生命態度,結果整個生命都架構在攀爬那通往成功的階梯上,看不見山下人間悲苦的生命。

門徒原來不願意下山,下山如同人生就在走向下坡之路,說真實的,有誰願意「走下坡」呢?

主耶穌的心懷,卻從心流露得完全,在拿撒勒人耶穌身上,那裡也看不到丁點兒「往上移動」的生命。

主耶穌那尊貴、榮耀、權能的身份,卻甘願來到我們苦罪的世界,為的是拯救世人的生命---當人還在罪裡的時候,祂已為我們世人捨命。

主耶穌的生命就是「往下移動的生命」,主要門徒走下坡之路,是要接續主的召命---進入苦難裡將生命釋放出來。

求主憐憫我們,願我們跟隨主的腳踪---追求「往下移動的生命」,能以看見生命拯救的呼聲。